天津8月29日电题:泳池中“看不见的飞鱼”是如何炼成的?记者周润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各项比赛正在天津如火如荼地进行。游泳比赛中,视障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些“看不见的飞鱼”究竟是如何学习游泳的?怎样在泳池中控制自己的方向?如何知道触壁转身和冲刺终点的?江苏省残疾人游泳队教练应斌和里约残奥会冠军李桂芝在比赛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进行了解释。据了解,游泳比赛中,视力障碍分为S11级、S12级和S13级,其中,S11级是最严重的级别,俗称“全盲比赛”,这一级别的运动员需要戴着游泳盲镜参加比赛。
应斌介绍说,游泳训练当中最难的是如何向他们解释健全人习以为常的一些信息和场景。“从心理学上来讲,人90%的信息量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而先天失明的人缺少了这90%。
因此,当你描述一些游泳动作或场景时,他们理解起来很困难。”里约残奥会女子S11级50米自由泳冠军、江苏选手李桂芝对此感触很深。“因为先天失明,看不见教练做的技术动作。
教练在泳池边上做动作时,我们就用双手去触摸他的身体进行学习,然后再下水自己去领悟,学起来比健全人慢很多。健全人领悟一个动作可能只要一两堂课,而我们可能要一个星期,甚至更长。
”李桂芝说。视力障碍的运动员在泳池中不偏离方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应斌介绍说,由于看不见,他们只能靠手指或手背击打触碰泳道线来辨别和掌握方向。在每天几千米甚至上万米的训练中,要击打泳道线成千上万次,这是健全人难以理解和体会的。
“游速快时,手指击打泳道线是非常疼的,毕竟十指连心嘛。”由于需要多次击打触碰泳道线,因此运动员的手背和手指上不可避免地会留下一些伤痕。李桂芝向记者展示了她的左手背,上面布满了伤痕,指甲根部还有黑黑的淤血,很是令人心疼。
“已经习惯了。”李桂芝轻轻地抽回了手,“我记得刚开始的那几年,手背上经常划破好多口子,还没愈合好,下一次的训练中就又被划开了。
我一天大概要游一万米左右,击打触碰泳道线6000次左右。相当于被人击打了6000次手指,这种感觉一般人根本就承受不了。好在现在游得熟练了,也找到了一些技巧。
”李桂芝微笑着说。“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靠长期训练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直觉。
触碰感好的运动员,受的苦会少一些。好在目前的泳道线普遍比较圆润,降低了运动员手部受伤的风险。”应斌说。
比赛冲刺的时候,运动员为了尽量提高成绩,会拼尽全力往前冲。为减少运动员触壁时发生危险,每个泳道终点都有教练用一根提示棒敲打运动员的头部或者背部。“这个提示棒也称‘盲杆’,在运动员触壁转身或冲刺终点的时候起到敲打提醒作用,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这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一种长期的默契。
”应斌解释说。
本文关键词:泳池,中,“,看不见,的,飞鱼,”,是,如何,炼成,澳尼斯人娱乐官方网站
本文来源:澳尼斯人娱乐官方网站-www.indonesialogisticsonline.com